非法经营股票配资 石家庄都市圈获批 “小圈”如何撬动“大协同”?

发布日期:2025-03-30 21:45    点击次数:112

非法经营股票配资 石家庄都市圈获批 “小圈”如何撬动“大协同”?

  本报记者王登海北京报道非法经营股票配资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11年后,华北地区终于迎来首个国家级都市圈。

  日前,石家庄官方宣布,《石家庄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正式印发。这一批复使石家庄都市圈成为华北地区首个、全国第17个国家级都市圈,填补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华北区域无国家级都市圈的空白。

  根据《规划》,石家庄都市圈以石家庄市为中心,由衡水市、邢台市、定州市、辛集市共同组成。面积约1.6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632万人。

  《中国经营报》记者观察到,相对于已批复的其他国家级都市圈,石家庄都市圈在地理范围、人口规模及经济能级上都是规模最小的。同时,核心城市石家庄的经济首位度长期偏低,省内也面临着“唐山一城独大”的格局。当都市圈竞争进入白热化的今天,石家庄这个全国唯一没有“双一流”高校的省会,能否突破“小马拉大车”的魔咒,带动圈内的城市发展?

  京津冀坐标系中的“塌陷者”

  2025年3月,《规划》正式获批,使得石家庄这座长期处于“战略夹缝”中的省会城市被放在了聚光灯下。

  长期以来,石家庄扮演着京津冀“南大门”的角色,向北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向东联动天津滨海新区,向南对接中原经济区,向西连通山西能源腹地。但这种看似“枢纽”的区位,反而使其陷入多重虹吸效应的包围:北京、天津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增强,雄安新区截流央企总部及科研资源,唐山凭借沿海优势形成独立经济板块,石家庄在区域竞争中逐渐边缘化。

  从经济数据看,石家庄的困境一目了然。2024年,石家庄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03.4亿元,尚不及北京经济总量的1/6,与天津相比也仅达到其经济规模的45.51%。同期,北京的GDP已攀升至49843.1亿元,展现出强大的经济集聚效应;天津作为北方重要港口城市,也以18024.32亿元的经济总量巩固着其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不仅如此,在省内,河北长期存在“唐山一城独大”的格局——2003年唐山GDP首超石家庄,此后20年稳居全省第一。同时,作为全国GDP排名前20省份中唯一未突破万亿的省会,石家庄的“首位度焦虑”已持续多年。以2024年数据为例,其GDP占全省比重仅为16.8%,远低于郑州(占河南21.8%)、西安(占陕西35.1%)等邻近省会。

  石家庄的“弱”,更体现在产业能级与创新能力的不足上。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中,钢铁、建材、化工、纺织四大传统产业占比达58%,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仅为2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同期,研发经费投入强度(R&D)为1.8%,不及北京的6.3%、天津的3.4%,甚至低于全国2.4%的平均水平。不仅如此,教育资源匮乏:石家庄是唯一一个没有“双一流”大学的省会城市。河北工业大学虽是“211”高校,但主校区位于天津;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本土高校缺乏国家级重点学科支撑。

  被赋予“京津冀战略支撑”使命

  翻开《石家庄都市圈发展规划》,1.65万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1632万常住人口的规模,放在全国都市圈版图中显得尤为“袖珍”,却被赋予“京津冀战略支撑”的使命。

  事实的确如此,与已获批的其他国家级都市圈相比,石家庄都市圈在地理范围、人口规模及经济能级上确实存在显著差距。成员结构简单,是已经获批的都市圈中规模最小的。相比之下,南京都市圈横跨苏皖两省八市,覆盖江苏、安徽两省,包含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等8市,总面积6.6万平方公里;武汉都市圈覆盖鄂东九城,规划范围包括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9市,面积超过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3000万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万亿元;即便是同属北方城市的西安都市圈,包含西安、咸阳、铜川、渭南4市,2023年GDP已达1.34万亿元,石家庄仍有近4000亿元差距。

  核心城市石家庄的经济首位度不足,辐射带动能力有限,成员城市缺乏中等城市衔接,城市等级规模断层明显。面对周边都市圈的快速发展和区域竞争的加剧,石家庄都市圈如何通过内部协同发展,实现“小圈”撬动“大协同”的目标?

  《规划》坚持“中心带动、协同共进,分工协作、共构共融”,从基础设施、产业协作、公共服务等7个方面明确了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例如,基础设施方面,重点统筹推进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产业协作方面,重点是着力增强区域创新发展引领作用,共建先进智能、绿色融合、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公共服务方面,重点是统筹都市圈政务服务、教育、医疗、养老、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资源,协力建设品质美好生活圈。

  业内专家也指出,“小圈”亦有独特优势。相比动辄跨省协调的南京、重庆等都市圈,石家庄都市圈全境位于河北省内,行政壁垒较小。“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石家庄都市圈将显著提升冀中南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和发展影响力,成为拉动冀中南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作为国家明确培育的都市圈,石家庄都市圈尽管规模较小,但其战略定位清晰,旨在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支点,补足冀中南发展短板。

  功能重构与产业协同

  面对“小马拉大车”的发展现实,石家庄都市圈以“一核两极、两圈两廊”空间战略破局,通过功能重构、产业协同与差异化竞争,探索区域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一核”,即石家庄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创新策源、产业引领、资源组织、辐射带动和服务保障功能;“两极”,即邢台市、衡水市,发挥区域支撑作用,打造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两圈”,即构建功能完善、高效协作的通勤圈和联系紧密、优势互补的协作圈;“两廊”,分别为沿京广线综合发展廊道,主要是向北链接服务北京和雄安新区,向南链接中原经济区,构建先进制造业和城镇聚集的综合发展廊道;沿石黄线综合发展廊道,主要是向东链接东部沿海港口,向西链接山西、内蒙古地区,构建东出西联、陆海联动的综合发展廊道。

  “这一空间布局通过构建功能完善、高效协作的通勤圈和联系紧密、优势互补的协作圈,以及沿京广线综合发展廊道和沿石黄线综合发展廊道,实现了区域内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认为。

  此外,石家庄都市圈瞄准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万亿级”产业,目标是到2035年,三大产业营收均破万亿,建成全国领先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在打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方面,石家庄都市圈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通过加强产业协作、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水平等措施,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这些产业的优势地位。同时,加强与京津雄的产业分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将有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袁帅表示。

  “石家庄都市圈不仅要在京津雄地区实现产业分工,还应在都市圈内部实现产业协同。”一方面,石家庄都市圈积极承接京津雄地区科技创新与高端制造业的成果转化及转移,形成“京津雄研发、石家庄都市圈转化”的分工格局;另一方面,都市圈内部石家庄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域发展非法经营股票配资,邢台、衡水等地则依据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协同共进。